您的位置:首页 >今日资讯 >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如何设定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如何设定)

导读 您好,今天张张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如何设定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如何设定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

您好,今天张张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如何设定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如何设定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教学目标是备课和上课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它决定着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起着教学导向作用。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教学目标?我个人认为要从以下几个地方去做:一. 确定教学目标首先紧扣大纲和教材制定目标。

3、大纲和教材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

4、因些必须认真学习教学大纲,依据教学大纲,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把握知识系统和每单元的教学任务,制定出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

5、围绕学习内容,全面化理解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办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使各项目与具体学习内容有机的整合,这既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同时也是课堂教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保证。

7、其次把握尺度。

8、学生现有的水平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起点,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

9、另外,学生的个性差异也不能忽视。

10、因此,在制定目标时,应准确把握教学要求的尺度,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的教学目标,既不能加重学生学习负担,违背教学中的量力性原则,又不能降低教学要求。

11、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二. 实施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确定了合理的教学目标后,在实施的过程中,就必须讲究方法。

13、(一)出示目标。

14、 出示目标是目标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

15、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亮标方法,能正确进行学习导向,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向既定目标挺进。

16、亮目标可采用以下方法:1. 直接了当 通过教师简单的谈话直接了当地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人人明白本堂课要学什么,达到什么要求。

17、2. 分步出示 鉴于学生对目标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通过分步到位有层次展示目标,并对出示的第几个具体目标作必需的解释。

18、3. 画龙点睛 在教学基本结束进行课堂小结时,引导学生发现知识规律,出示学习目标。

19、(二)合理驾御课堂教学教学目标能否真正落实,还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观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把握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亮点和切入点。

20、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

21、学会倾听 ,即时应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没有想到的“可能”,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22、” 这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问题,通过课中捕捉学生的信息,处理信息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使自己轻松地解决课中出现的各种可能。

23、例如我在教学认识整时,小朋友已经有了看时间的经验了,很多学生能读出整时,这时就可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能告诉大家吗?”假如学生读出了钟面时间,由于超越了老师预想,而被一句“是吗?你真聪明!”的话巧妙搁置,那课堂教学的生成价值也就截然不同。

24、教师要学会倾听,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学生身上,要学会及时作出合适的应答(包括评价、追问、启发、判断、组织等)通过多向交往作用,推进教学进程。

25、2、学会整合,顺势调整在交流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来自学生的信息大多处于原生状态,往往是零星的、模糊的,这就需要老师自始至终研究学生,“选择”学生的创新信息,加以汇集、丰富,形成更为综合、完善的新认识,并引出新的开放性问题,引领学生把教学过程向更高水平推进。

26、如教学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教师采用先让学生仔细观察量角器,通过观察,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发现和疑问“为什么会有内外圈?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刻度?量角器是怎么造出来的?量角器为什么是半圆的?量角器是怎么量角的?90°为什么只出现一次?”这些问题中我重点选择了最后一个问题展开教学先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到90°的角,再引导学生发现半圈的度数是180°,顺势解答了第三个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去发现1°,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读出各种角的度数,在读数过程中利用学生的争议来学习内圈和外圈,确定测量方法,最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测量,归纳方法。

27、教学中有效的选择了学生生成的问题,同时加以整合提炼。

28、3、学会等待,弹性控制生成需要空间,空间是生成的前提条件。

29、生成需要时间,时间是生成的必要条件。

30、弹性控制就是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留有时间和空间,充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

31、在等待中,把握节奏,当教师的时间掌握与学生的整体思维速度吻合时,学生的生成达到教师的预设要求。

32、例如在课件出示统计表,参加语文小组的有8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9人。

33、学生计算的方法算出总人数:8+9=17(人)而用数数的方法算出总人数是14人。

34、为什么算出的总人数比实际人数多出了3人呢?我便以此为契机,生成探究性问题: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研究研究,学生一开始很迷惑,讨论了一会儿后,学生就有了许多精彩的看法,从探究中学会了利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5、(三)落实目标。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