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科研教学岗位人员管理办法。在约定的时间,职称不能升到上一级职称,就要被解除劳动合约。打个比方,你是博士,被录用为讲师岗位,约定三年要升到副教授,那么你三年考核(论文、科研项目)达标,获得副教授职称,就继续在学校,如果你不能获得副教授职称,就只有离开。这个在重点大学,特别是985,考核很严格。
这种要求的管理就是错误的。
真正具有学术研究和科学发明才能的人只占百千万分之一。极个别女人生了双胞胎,能要求所有女人都生双胞胎吗?太荒唐了,太不靠谱了。
可遇不可求的事,怎么能提出硬性要求呢?能否出科研成果就跟搂草打兔子一样,搂草是本职工作,能否打得着兔子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打得着是幸运,打不着才正常。怎么能要求必须打得着兔子呢?
再一个,即使真有能出真有价值的科研成果的人,没有相当漫长时间的冷板凳,也是不可能做出来的。这种三、五年就要出成果的急功近利的做法,那不就是逼着出事吗?下面出了事情,根子都在上面,严重脱离实际。科研成果以及职称管理太有问题了。
心理学有一个原理:欲望越强烈,效果就越差。能否出科研成果是无心栽柳柳成荫、有心栽柳柳不成的事儿。这跟功夫在诗外是一个道理。做好基础性、服务性、铺垫性的工作,自然就会有水到渠成的科研成果的。不懂业务规律,不能乱指挥。很简单呀,想写好诗的话,如果天天在桌子上闭门看、写是肯定不行的。你得感受生活、深入生活,看太阳、看月亮、看河流、看云彩,深入人心、深入大自然。
简单的说就是内卷竞争,
就一个萝卜坑,好几个同质化竞争。
本来快熬到头了,又有一个更优质的萝卜进来了[灵光一闪]
博士进学校躺平,还是选择大专院校躺平吧[奋斗][奋斗][奋斗][奋斗],热门学校普通人博士没必要去趟水。[灵光一闪]
一个人干活,身边围着一群监工,有的计时,有的计件,有的看你带徒弟没有,有的看你报奖没有。。。。。。
这个监工结束,赶紧监工下一个。
流水线式的。
不了解情况就不要乱说。进来时有待遇的,签合同时双方谈好的,待遇与任务是对等的,如果不同意就可以不签合同,也不要进来,重找别的单位。年薪多少,安家费多少,科研启动金多少,都有合同。缺乏契约精神,违约是要有相应条款的。优质资源本来就稀缺,想进入好大学,又不想努力,世界上哪有这样的好事?
泪点低
其实这个也是学外国和香港的高校而非是中国高校的发明创造。国外和香港的高校招聘进来的教师都要签订合同的,各项条款很明确,什么待遇,什么条件,需要做到什么,完成合同如何,不完成合同又如何,都比较具体。当然高校也有不需要年年考核的人才,那些人都是大咖,像袁隆平杨振宁这些真正的优秀人才不需要年年考核,其实他们年轻的时候也被各种考核。不要以为博士毕业或者留过洋的就是个高级人才,其实只能说是个人才毛坯,必须要考核,3-5年考核一次比较合理,经过考核,发现不少博士成不了才,这是正常现象
这年头,往往是所谓的会“做人”的鸡犬升天,真正会做事的苦逼还没处说!
这种机制要不能去除,真没什么指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