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今日资讯 >

重视“小中风”,预防“大中风”

导读 小中风发病时的症状不是很严重,或症状很短暂,因此,许多患者不引起重视,认为不严重,休息下就会好,更不会住院治疗。实际上,小中风是大

小中风发病时的症状不是很严重,或症状很短暂,因此,许多患者不引起重视,认为不严重,休息下就会好,更不会住院治疗。实际上,小中风是大中风的预兆,要特别警惕。

一、重视“小中风”,预防“大中风”

中风的发生是多种危险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单纯某一个因素造成的,中风一旦发生,无论是否严重,都提示患者已经具备中风的危险因素,中风发生的病理基础已经形成,随时可出现血管堵塞或出血。

小中风也不例外,发生小中风后,很可能不久后会再次中风,而且症状可能更严重。研究表明,短暂脑缺血发作的患者,约1/3会近期再次发作,甚至会发生严重的脑梗死。曾有过中风的患者,再次中风的危险性是没有发生过的数倍。因此,重视“小中风”是预防“大中风”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的脑中风,在急性期的有效治疗方法很少,而且作用有限,约75%的患者急性期后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其中40%的患者是比较严重的后遗症。一旦造成了偏瘫、失语甚至痴呆等后遗症,恢复十分困难。因此,对中风患者来说,预防非常关键,胜于治疗。

二、如何尽早发现小中风?

“小中风”临床表现有2个特点:

1、发作突然,症状突然出现;

2、症状相对较轻或持续时间较短,发病时对患者生活没造成很大影响。

有以下一些情况时,可能是发生了“小中风”。

1、口眼歪斜: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口水,说话不清,吐字困难,饮水呛咳,或视物糊,视物重影;

2、躯体麻木:突然出现单侧面、舌、唇、肢体或手指麻木,改变体位或拍打后仍不缓解;

3、肢体乏力:突发性的一侧肢体乏力,行走向一边歪斜,穿衣系扣不灵便,或伴肢体抖动;

4、眩晕和头晕:头晕持续,走路不稳,脚下踩棉花样;

5、行为性格异常: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行动迟缓或多语易躁,记忆力减退。

三、引起小中风的原因是什么?

“小中风”症状比中风轻,其发生原因与中风类似,有脑出血和脑缺血。其中脑缺血最常见,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脑出血主要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小中风有两类症状:

1、持续时间较短的症状,一般几分钟至几个小时,多是由短暂性脑缺血引起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以理解为脑血管短暂的堵塞,然后又自然疏通了,脑部不留下梗死灶,因此头颅CT或MRI(核磁共振)检查不会发现异常;

2、持续时间较长的轻微症状,多是由小的脑梗死(即腔隙性梗死)和脑内微量出血引起,或者少数较大面积的脑梗死和脑出血但堵塞或出血的部位不是很“关键”,出现的症状较轻。

总之,小中风大部分是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腔隙性脑梗死引起,但不排除较大面积的脑梗死、甚至脑出血。

四、小中风有哪些危险因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腔隙性脑梗死,只是血管堵塞的时间较短和堵塞的血管较小,其病因和脑梗死一样,是由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危险因素大体分为两类:

1、不可控的因素,如年龄、性别、民族、体质及遗传因素等;

2、可控的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血液黏稠度高、抽烟、喝酒等。

五、得了小中风怎么办?

1、尽快就诊,控制病情发展

一旦发现了小中风,应当引起重视,快速就诊。脑血管意外之所以被称为“中风”,就是因为其发病迅速、发展迅猛,脑细胞耐缺氧能力很差,数分钟就可能导致不可逆的损伤,因此所有脑血管病一旦发现都必须尽快就诊,以尽早治疗,减轻病情。另外,部分小中风在发病早期会逐渐加重,发展成严重的中风,及早治疗,可防止病情发展,病情变化就在转瞬之间。

2、全面检查,筛查危险因素

许多患者对小中风不重视,治疗后感觉好些了,就不再服药。有的到医院后感觉已经好些了,甚至拒绝治疗,更不要说住院检查了,这些都是错误的想法。小中风患者尽量要留下观察,必要时需要住院,一方面可观察病情变化,另一方面可全面筛查与中风有关的危险因素,然后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即使不能住院,也要尽快在门诊完善最基本的相关检查,譬如头颅CT、血常规、血脂、血糖、血粘度、血管彩超等,以便做针对性预防。

3、启动预防,防微杜渐

中风的发生是多因素的,因此预防也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1、药物控制危险因素 没有禁忌证的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阿司匹林;同时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动脉斑块、心脏疾患等,根据医生建议采用相应药物进行控制;

2、合理饮食 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少吃甜食,适当进食高蛋白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据研究,血液中维生素C浓度的高低与脑中风密切相关,浓度越高,脑中风的发病危险就越低。此外,维生素C还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而自由基增多,就会增加患心脏病和脑中风的风险;

3、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不抽烟,尽量少饮酒,情绪稳定,心态平和,适当运动,作息有规律,防寒避暑。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